摘要#
1999 年,蒂姆・伯纳斯 - 李(Tim Berners-Lee)創造了萬維網,標誌著信息流動新時代的開始,隨後的創新者和先驅,如亞倫・施瓦茨(Aaron Swartz),努力使網絡成為自由和開放信息的空間。
然而,數據超級大國對信息的控制加劇了隱私和自由的侵蝕,迫使我們轉向更去中心化的網絡 —— 開放網絡。
作為開放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RSS3 網絡旨在成為開放信息層,結構化信息,使其普遍可用且有價值,促進類似 Twitter、Google 和 OpenAI 的去中心化項目的發展。
開放信息的新時代#
萬維網是由蒂姆・伯納斯 - 李於 1989 年發明的。人類尚未找到以光速移動原子的方式,但我們找到了移動比特的方式。自那時起,它便成為全球信息流動的支柱。
隨著網絡成為所有信息創建、存儲、分發和消費的環境,無數努力被投入以更好地促進其流動。當信息稀缺時,像 Yahoo! 這樣的目錄幫助用戶在數十個可用網站之間導航;隨著更多網站的創建,搜索引擎應運而生;然後網站開始變得動態,RSS 出現以保持用戶的更新。
一代互聯網建設者致力於將網絡建設成自由的空間,先驅包括亞倫・施瓦茨。作為原始 RSS 協議的核心貢獻者,施瓦茨在面對可怕的聯邦指控時不幸自殺,並在為信息的自由流動而奮鬥。
然而,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採用,網絡的原始精神似乎逐漸消退。在過去的二十年裡,對信息的控制逐漸集中在少數數據超級大國手中,這些大國隨後壟斷了利潤,侵蝕了隱私和自由。
許多人將 Web3 的根源追溯到比特幣,這種數字貨幣的發明旨在使金融交易擺脫集中控制。然而,它也揭示了超越金融的更廣泛集中化問題。從那裡,一系列協議被創建以進一步去中心化,不僅是金融,還包括計算、社交網絡等。這為完全新網絡的潛在出現奠定了基礎,這個網絡建立在去中心化、無需許可、透明和開放的協議之上。我們稱之為開放網絡。
作為開放網絡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需要一個開放信息層 —— 它結構化所有開放信息,確保其對每個人都可用且有價值。這將釋放開放網絡孵化下一個 Twitter、Google 和 OpenAI 的潛力,但採取去中心化的方法。
建立開放信息層#
從根本上說,這個網絡必須解決三個核心要素。
覆蓋範圍、解釋和標準化#
目前在區塊鏈、去中心化協議和聯邦網絡上已經有大量開放信息可用。而且這一領域正在迅速擴展。為了釋放其最大潛力,網絡需要同時覆蓋盡可能多的信息,對內容、加密或來源的結構不加歧視(只要它是開放的)。
存儲在去中心化結構上的信息,與集中式結構不同,通常缺乏獨立的清晰度:這是指人類可讀性稀缺,且多個來源參與到一條信息中(例如鏈上和鏈下)。因此,在信息清晰和完整之前,必須涉及一系列解釋。
最後,不同的協議以不同的結構創建和存儲信息。為了最大化其效用,我們需要用一個可以輕鬆使用且具有足夠靈活性的規範來標準化它。
信息流和分發渠道#
用戶通過各種方法訪問信息。編輯推薦、訂閱(社交媒體)和搜索引擎是最常見的信息途徑,算法促進(或破壞)了這一體驗。網絡需要支持盡可能多的分發渠道,以便新的開放網絡有潛力與舊的被圍牆花園主導的網絡競爭。
除了成熟的分發渠道外,基於大型語言模型(LLMs)的語言接口等新渠道也應該被探索。它們具有推動下一次界面革命的潛力,開放網絡必須積極擁抱。
無需許可、去中心化和激勵#
不言而喻,新的網絡需要是無需許可的。任何人,無論是用戶(人類或非人類)還是應用程序,都應該能夠在不需要透露身份的情況下,無限制地訪問和利用網絡,只要提供適當的燃料。
為了實現上述核心要素,保持與第二層網絡類似的足夠去中心化水平,以提高性能和可用性。這樣的架構可能不是完美的,但它代表了朝著實現 “不能作惡” 狀態邁出的實際和現實的一步。
最後,應該有一個公平和透明的激勵系統,以獎勵不同參與者的貢獻 —— 那些運行節點、質押代幣、驗證支付或貢獻信息的人。這確保參與者有足夠的動力繼續構建開放信息層和開放網絡,為所有參與者創造互利的環境。
介紹 RSS3 網絡#
RSS3 網絡將通過成為其開放信息層來釋放開放網絡的全部潛力。該網絡通過提供開放信息集和多種分發渠道,以無需許可的方式訪問和互動信息,賦能開放網絡上的信息。
信息集確保來自區塊鏈、去中心化協議、聯邦網絡或其他來源的開放信息被用於無數數字消費的可能性。類似於 PageRank 和 EdgeRank 如何收集和結構信息,RSS3 網絡旨在成為信息流的下一個協議,但開放且去中心化。
在信息集之上,該網絡啟用多個渠道以訪問信息,以實現不同的場景和體驗。這些渠道就像基於 PageRank 的 Google 搜索引擎或基於 EdgeRank 的 Facebook 新聞推送,根據任何邏輯提供信息,並擴展網絡的容量。
節點#
RSS3 網絡由不同角色的不同節點組成。本質上,工作節點和協調節點是網絡的主要貢獻者。工作節點不斷索引和解釋來自各種網絡的信息,隨時準備滿足即將到來的需求。另一方面,協調節點協調工作節點,根據外部請求對其進行對齊。這些節點定期相互通信,確保所有節點保持同步並保持最新。這些節點構成了信息集的基礎。
渠道#
不同的分發模塊隨後被添加到網絡中,作為訪問信息集的渠道。根據兩個主要因素,不斷引入模塊:首先,開放網絡仍然年輕,信息量有限。正如目錄、搜索引擎、訂閱源和算法根據網絡首次發明的發展而被引入,分發模塊也根據開放網絡的狀態被添加到 RSS3 網絡。其次,隨著計算設備和相關技術的發展,新的渠道不時會被發明。例如,LLMs 已成為一種新的分發渠道,它們無疑可以像現有互聯網一樣被引入開放網絡。
激勵#
為了確保網絡能夠自我運行,RSS3 網絡用其實用代幣 $RSS3 獎勵參與者。這些參與者包括節點運營商、信息創建者、驗證者、委託者等。雖然網絡處於初始階段,整體收入有限,但將會有來自網絡本身的代幣激勵來促進網絡的增長,類似於比特幣每四年減半的邏輯。隨著 RSS3 網絡和開放網絡的發展,最終將不再需要額外的激勵,網絡將達到平衡。
潛力釋放#
隨著 RSS3 網絡成為開放網絡的開放信息層,巨大的潛力將被釋放。當然,這些潛力只能通過一代開放網絡建設者在網絡之上創建應用程序來實現。我們期待在這個信息層上構建各種應用程序,並期待開放網絡的真正繁榮生態系統。
開放個人檔案#
數字身份幾乎總是在不同的網絡和協議之間活動。對於遊戲或社交應用來說,顯示用戶的綜合檔案是必要的,而 RSS3 網絡將通過一行代碼實現這一點。應用程序還可以根據其特定需求和場景過濾活動。此外,顯示跨協議活動和資產的獨立應用程序,並帶有社交觸感,也可以成為 LinkedIn 的強大替代品。
開放社交聚合器#
與集中式網絡中所有內容存儲在圍牆花園內不同,在新時代的社交媒體格局很可能會截然不同。開放社交協議的開放和互操作性使得基於多個協議構建的多個應用程序共存並能夠相互通信成為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建立一種體驗,讓你能夠從一個應用程序中跟隨特定用戶的所有內容是重要的。開放信息層使這一切變得非常簡單,因為它已經涵蓋了所有協議。
內容搜索引擎#
谷歌是巨大的 —— 它涵蓋了數萬億的 URL,並在一秒鐘內給出答案。隨著開放網絡上內容的數量和質量增長,擁有一個開放的谷歌也變得重要。這樣的搜索引擎幫助用戶在協議和網絡之間查找信息,並以平衡效率和公平的方式對其進行排名。雖然考慮到開放網絡仍然相對缺乏內容,這樣的搜索引擎的效用在一開始可能微不足道,但隨著開放信息的增長,它將顯著增長。
社交推薦系統#
在開放網絡上的信息是生成個性化內容和服務的絕佳來源。雖然一些算法因其黑箱性質而受到批評,但 RSS3 提供了一個環境,使這些算法可以像它們所基於的協議一樣開放和透明。
跨鏈探索器#
許多新的區塊鏈正在出現並獲得顯著的使用和關注。雖然傳統的區塊鏈掃描器如 Etherscan 確實為硬核 Web3 用戶提供了足夠的信息,但它們缺乏足夠的人類可讀性,交易被分為太多類別,通常僅適用於一條鏈。可以輕鬆地使用 RSS3 網絡構建跨鏈探索器,幫助用戶輕鬆查看多條區塊鏈(L1 和 L2 結合)之間的所有類型的交易。這將顯著降低用戶理解和進一步互動區塊鏈數據的門檻。
LLM 插件#
ChatGPT 的進步使我們意識到 LLMs 作為訪問信息的新方式的潛力。它不僅僅是簡單地查找和移動信息到用戶,而是理解、理解並解釋信息給需要的人。ChatGPT 在全球擁有超過 1 億用戶,並不是唯一的 ——Google Bard、Anthropic Claude 和其他 LLMs 也在跟進。通過為這些 LLMs 基於 RSS3 網絡構建插件,開放網絡的信息可以直接橋接到這些 AI 模型,增強 Web3 用戶的使用體驗。
Web3 代理#
雖然 LLMs 在提供不太準確的答案方面可能表現良好,但 Web3 用戶通常需要實時和準確的數據及分析。此外,用戶逐漸使用 AI 模型來執行特定任務。RSS3 網絡還使開發人員能夠構建可以處理低概率容忍度任務並執行的 AI 代理。這可以演變成一種新的操作系統類型,用於交互,特別是在 Web3 相關場景中。
朝向開放網絡#
通過統一、解釋和結構化整個開放網絡的信息,RSS3 網絡為多樣化的信息使用和自由的信息流動帶來了無限潛力。
去中心化技術已經徹底改變了金融,降低了進入門檻,減少了摩擦,並刺激了創新。然而,隨著我們朝著開放網絡的未來航行,我們仍然有更多的建設。RSS3 網絡是為那個網絡建立的信息層,讓我們共同交付新的數字世界。
約書亞和 RSS3 基金會